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免疫接种、环境卫生、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从事家禽养殖、兽医防疫及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n Chick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为有效防控该病,DB62/T 4534-202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技术规范》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病原监测方面,标准指出养殖场应定期采集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泄殖腔拭子或血液样本,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体水平。当群体抗体阳性率低于70%时,需及时开展免疫接种。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鸡群始终维持较高的免疫力,防止疾病暴发。
其次,关于疫苗使用,标准推荐选用传代细胞培养的弱毒活疫苗,并强调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调整。具体而言,雏鸡应在7-10日龄首免,21-28日龄二免。同时要求疫苗运输和保存全程保持在2-8℃条件下,避免高温影响效价。这有助于保证疫苗的最佳免疫效果。
再者,消毒措施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标准明确要求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内含2%烧碱溶液,车辆轮胎需浸泡至少30分钟;鸡舍内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喷雾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轮换使用以防止耐药性产生。此外,粪便、垫料等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人员管理的重要性。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靴,并经过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这些措施能有效切断外界病原侵入途径。
总之,DB62/T 4534-2022从监测预警、疫苗免疫、环境控制到人员管理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防控体系,对于保障养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