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裹包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质量要求、贮存与运输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苜蓿裹包青贮的生产、贮存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rapped Silage of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138-2022《苜蓿裹包青贮技术规范》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苜蓿裹包青贮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标准要求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苜蓿作为原料。具体来说,苜蓿应在开花前期或中期收割,此时蛋白质含量高且纤维素适中。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营养价值至关重要。
2. 切碎与装填:将苜蓿切碎至2-5厘米长度后立即装入裹包机内。这一过程需迅速完成以避免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导致养分损失。同时,确保每层材料均匀分布,以利于后续发酵过程中的气体排出和水分保持。
3. 添加乳酸菌制剂:为了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并抑制有害菌繁殖,在装填过程中应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制剂。通常情况下,每吨干物质添加量为100克左右。这样做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稳定性。
4. 密封条件:完成装填后的裹包必须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理想的氧气浓度应该低于0.5%,这样才能创造厌氧环境促进乳酸菌活动。检查密封性时可用气密性测试仪检测包体表面是否有漏气现象。
5. 存储管理:储存地点应远离高温潮湿区域,并定期检查包裹是否完好无损。一般而言,青贮饲料至少需要经过60天以上的厌氧发酵才能开包使用。在此期间还需注意防止鼠害和其他生物侵袭。
以上几点是DB12/T 1138-2022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高质量苜蓿裹包青贮生产的基本框架。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品质,还能延长其保存期限,满足畜牧业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