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耕地地力主要指标分级诊断的术语和定义、指标体系、分级方法及诊断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耕地地力评价与管理相关工作。
Title:Main Indicator Grading Diagnosis of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in Beijing (DB12T 114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地力主要指标分级诊断》(DB12/T 1142-2022)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耕地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级诊断,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中明确了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等。这些指标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例如,有机质含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其含量越高,土壤越疏松,透气性越好。根据标准中的规定,当有机质含量低于10g/kg时,属于低产田;含量在10至20g/kg之间,则为中产田;高于20g/kg则可视为高产田。
其次,关于全氮含量的标准也十分关键。全氮是植物生长所需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标准指出,全氮含量小于0.6%时,表明土壤供氮能力差,需大量施用氮肥;而全氮含量达到或超过1.2%,则说明土壤具有较强的供氮能力,可以减少化肥投入量。
再者,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两大营养元素同样不可忽视。有效磷含量低于5mg/kg时,土壤缺磷严重,作物容易出现徒长现象;有效磷含量在5至15mg/kg范围内,属于正常水平;若有效磷含量超过30mg/kg,则可能存在磷过剩的风险。对于速效钾而言,含量小于80mg/kg时,土壤供钾不足;含量介于80至120mg/kg之间为适宜范围;大于150mg/kg则表示土壤钾素丰富。
最后,pH值也是评价耕地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标准建议,pH值保持在6.5至7.5之间最为理想,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大多数作物吸收养分。如果pH值低于6.5,则土壤偏酸性,可能会抑制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而pH值高于7.5,则土壤呈碱性,可能导致铁、锰等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
综上所述,《耕地地力主要指标分级诊断》(DB12/T 1142-2022)通过对以上各项指标的综合考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耕地的地力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这一标准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