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的孵化技术规程,包括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孵化条件及出雏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从事鸡孵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icken Hatch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鸡的孵化技术规程》(DB15/T 2811—2022)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鸡的孵化操作流程,提高孵化成功率和雏鸡质量。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蛋的选择与管理
1. 种蛋来源要求:种蛋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种鸡群,且种鸡需按照《NY/T 823》标准饲养管理。这意味着种鸡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接受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种蛋不受病原体污染。
2. 种蛋外观检查:种蛋表面应清洁光滑,无裂缝、砂眼或畸形现象。合格的种蛋形状规整,大小适中,有助于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空间环境。
3. 种蛋保存条件:种蛋存放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并且要定期翻转以防止胚胎粘连。此外,种蛋从产出到入孵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7天,若超过此期限,则需要采取冷藏措施延长保存期。
二、孵化设备准备
1. 孵化器调试:在正式使用前,需对孵化器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包括温控系统、通风换气装置以及自动翻蛋机构等部件是否正常运行。同时还要校准温度计和湿度计,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 孵化室环境:孵化室内空气流通良好,避免灰尘积聚;地面平整干净,便于清洁消毒;电源线路布局合理安全。另外,还应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如备用发电机等。
三、孵化过程控制
1. 初期阶段(第1-7天)
- 温度设定为37.8℃±0.2℃;
- 湿度维持在60%-65%范围内;
- 每隔两小时翻蛋一次。
2. 中期阶段(第8-19天)
- 温度调整至37.3℃±0.2℃;
- 湿度增加到65%-70%;
- 继续坚持定时翻蛋的习惯。
3. 后期阶段(第20天至出壳)
- 温度保持不变;
- 湿度进一步提升到70%-75%;
- 停止翻蛋操作并适当减少通风量。
4. 出雏管理
- 当雏鸡破壳率达到70%左右时即可开始收集新生个体;
- 收集完毕后立即清理空巢盘,并彻底清洗消毒整个孵化器;
- 新出生的小鸡应尽快转移到育雏舍内安置妥当。
四、注意事项
1. 在整个孵化周期内必须密切监控各项参数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2. 不同品种类型的鸡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上述参数值,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3.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也能保障孵化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