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救助管理机构开展的寻亲服务工作。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Family Tracing in Relief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544—2022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规范》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寻亲服务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信息采集
标准要求救助管理机构应当全面采集受助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衣着特征等。特别强调要采集DNA样本,这是现代寻亲的重要手段之一。采集时应遵循自愿原则,并向受助人员或其监护人说明采集目的和用途。
二、关于寻亲方式
标准规定了多种寻亲方式,如发布寻亲公告、利用媒体资源、借助公安系统等。其中,发布寻亲公告应通过多种渠道,如救助管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当地主流媒体等,确保信息传播范围广。同时,还鼓励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寻亲活动。
三、关于档案管理
标准对受助人员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档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入站登记表、寻亲记录、离站记录等。档案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此外,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以备后续查询使用。
四、关于保护隐私
标准特别强调在寻亲过程中必须保护受助人员及其亲属的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对外公开或用于其他用途。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更需谨慎对待,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五、关于培训与考核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标准要求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等方面。同时,应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予以批评教育直至调离岗位。
以上是对《DB37/T 4544—2022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规范》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规定旨在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受助人员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