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口大闸蟹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黄河口地区生产的大闸蟹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Title:Quality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 River Estuary Cra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口大闸蟹质量技术规范(DB3705/T 4-2022)是针对黄河口地区特有的大闸蟹产品制定的技术标准。这一标准对产品的产地环境、养殖管理、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特色和市场信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产地环境的要求,标准指出养殖水域应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要求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即淡水养殖用水标准。这表明黄河口大闸蟹的生长环境必须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不得受到工业污染或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同时,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需达到每升5毫克以上,以确保大闸蟹能够健康生长。
其次,在养殖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规定亲蟹来源应当为纯正的中华绒螯蟹,并且要求每年更新亲本群体,防止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此外,还规定了合理的放养密度,每亩水面投放幼蟹数量不得超过1000只,这样可以保证大闸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密度过高而引发疾病传播。
再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到卫生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感官上,要求大闸蟹体表光滑无损,甲壳呈青绿色且富有光泽,腹部洁白,腿爪齐全且紧实有力。理化指标中特别提到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脂肪含量控制在8%-12%之间,这样的营养配比既保证了口感鲜美又有利于人体健康。卫生指标则严格限定了重金属如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量,确保食用安全。
最后,关于检验方法部分,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流程。例如通过视觉检查评估外观是否符合标准;利用仪器测定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来评价营养价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金属元素浓度等。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为准确判断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黄河口大闸蟹质量技术规范》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念,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选择保证。它涵盖了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有助于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