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黄瓜生产中土传病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综合防控措施、土壤消毒方法、生物防治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设施黄瓜生产中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in Protected Cucumb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45-2022设施黄瓜生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针对河南省设施黄瓜生产中土传病害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防控原则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求在黄瓜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调控与化学药剂使用的平衡。这意味着在面对土传病害时,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土壤消毒等非化学手段,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率。
2. 种子处理
规程指出种子处理是防止土传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推荐采用温汤浸种法,即将种子置于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这不仅能够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原菌,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此外,还可以结合生物制剂进行拌种处理,例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建立植物根际优势群落,抑制病原菌生长。
3. 土壤管理
规程特别提到土壤管理对于预防土传病害至关重要。建议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病原菌积累。同时提倡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规程还鼓励使用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适宜湿度,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生物防治
规程高度重视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推荐使用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等高效微生物制剂进行土壤处理,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或其他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繁殖。规程还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数量,间接减少因虫害引发的伤口感染风险。
5. 化学药剂使用
虽然规程倡导绿色防控理念,但在特定情况下仍需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规程明确规定了不同种类化学药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安全间隔期,要求使用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或缩短休药时间。规程还建议采用喷雾、滴灌等方式精准施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4117T 345-2022》规程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设施黄瓜土传病害防控体系,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