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多功能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杆体设计、挂载设备要求、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施工与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城市道路、广场、景区等场所智慧多功能杆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Multi-functional Po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8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DB4106T 71-2022)是河南省新乡市发布的关于智慧多功能杆建设的技术标准。这一标准为多功能杆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能够安全可靠。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杆体结构设计
标准指出,智慧多功能杆的杆体应采用钢结构或铝合金材料,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杆体高度一般控制在6米至12米之间,具体高度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外,杆体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并且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杆体能够在各种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同时保障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2. 设备安装与布线
对于设备的安装位置,标准建议将摄像头、显示屏等主要功能模块布置于杆体中部偏上的区域,便于维护且不影响整体美观。布线时应采用隐蔽式设计,避免明线暴露在外,不仅影响观感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所有线路连接处必须做好防水防尘措施,并且整个系统的供电线路应当独立设置,不得与其他非相关设施共用电源。
3. 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
鉴于智慧多功能杆集成了多种信息采集终端,因此对数据传输提出了较高要求。标准强调,所有通信接口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特别提到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4. 环境适应性测试
为了验证智慧多功能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表现,标准规定必须进行一系列环境适应性试验。包括但不限于高低温循环测试、盐雾腐蚀试验、振动冲击试验等。只有通过了这些严格的检测项目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5. 维护保养指南
最后,在日常维护方面,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引。例如定期检查杆体是否有损坏迹象;及时清理摄像头上附着的灰尘污垢;检查电线接头是否牢固等等。另外还提醒用户注意软件版本更新,保持系统处于最新状态,以便获得最佳性能体验。
以上就是对《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DB4106T 71-2022)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项技术规范,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