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热区幼龄果园牧草种植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牧草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热区幼龄果园牧草种植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 Planting in Young Orchards in Hot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34-2022热区幼龄果园牧草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热带地区幼龄果园中牧草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热区海拔1500米以下,以热带作物为主的幼龄果园内牧草的种植管理。标准中对“幼龄果园”、“牧草”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在实际操作中有统一的理解和执行依据。
二、品种选择
根据第4.1条,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牧草品种。例如,象草因其快速生长特性被推荐用于覆盖裸露地面,而黑麦草则因其优良的营养价值适合用于饲料生产。选择时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确保所选品种能够良好适应环境并发挥最大效益。
三、播种方法
第5.2条指出,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整地处理,包括清除杂草、深耕细耙以及施加基肥。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撒播,具体取决于牧草种类及种植密度要求。对于象草等高大牧草建议采用条播,以便于后期管理和收获;而对于矮小的黑麦草,则可采用撒播方式提高覆盖率。
四、田间管理
按照第6.1条的规定,在幼龄果树行间种植牧草时应注意保持适当间距,避免过度竞争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要定期监测土壤湿度情况,适时灌溉补充水分,并根据实际情况追加适量肥料促进牧草健康生长。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原菌传播造成损失。
五、收获利用
第7.1条强调了合理安排收获时间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在牧草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开始第一次刈割,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此过程直至冬季来临前停止生长为止。刈割下来的牧草既可以作为畜禽养殖所需优质粗饲料直接使用,也可以经过加工处理后长期保存备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标准,确保最终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在第8章中特别提到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要求在实施上述各项操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比如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降低污染风险;妥善处置废弃物如残余物等,防止其进入水源地造成危害;并且鼓励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整个生产过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DB53T 1134-2022热区幼龄果园牧草种植技术规程》为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