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斛疫病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疫情监测、预防措施、综合防治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石斛种植过程中疫病的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pidemic Disease Control of Dendrobium Part 1: Epidemic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31.1-2022石斛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疫病》是一项专门针对石斛疫病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其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病害识别与诊断
条文:4.1 病害症状观察
- 解读:本条要求在发现疑似疫病时,首先通过肉眼观察植株的叶片、茎干和根部是否有异常水渍状斑点或软腐现象。此外,还应使用放大镜检查病斑边缘是否呈现灰白色霉层,这是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预防措施
条文:5.2 种苗选择与处理
- 解读:强调选用无病害侵染的健康种苗,并建议对种苗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种苗置于50℃至55℃的温水中浸泡10到15分钟,以有效杀灭附着于表面的病原菌。
治疗方法
条文:6.3 化学防治
- 解读:规定当病害发生初期,可采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到3次。同时指出,在雨季期间需增加喷药频率,以防止雨水冲刷导致药效降低。
生物防治
条文:7.1 利用拮抗菌
- 解读:提倡利用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作为生物防治手段。这些拮抗菌能够竞争性占据植物表面位点,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应用时需确保拮抗菌制剂均匀覆盖植株表面。
环境管理
条文:8.2 栽培基质更换
- 解读:建议定期更换栽培基质,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原菌积累。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更换一次基质,并且在更换前应对旧基质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病害识别到综合防控的关键环节,旨在帮助种植者科学有效地控制石斛疫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