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田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Paddy Field Engineering in Rice-Shrimp Integrated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建设规范》(DB42/T 1909-2022)是湖北省针对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和管理,对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稻田改造。标准中指出稻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确保灌溉水位能够达到50厘米以上,并且排水沟渠要保持畅通无阻。这意味着在进行稻田改造时,需要充分考虑水源的可得性和水质条件,同时确保田块之间有合理的坡度以利于自然排水。此外,还要求设置防逃设施,如安装高度不低于60厘米的塑料薄膜围栏,防止小龙虾逃脱。
其次,在田间道路建设方面,标准强调了交通便利的重要性。规定主干道宽度不得少于3米,支路宽度不少于2米,路面需硬化处理,以便于机械设备的通行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便于病虫害防治等操作的实施。
再者,关于防洪措施。考虑到湖北地区夏季多暴雨的特点,标准特别提出要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包括设置拦洪堤坝、加固原有堤埂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稻田造成的损害,保障养殖活动的连续性。
最后,在环境保护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合理布局肥料施用点,避免直接接触水源;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稻虾健康生长,又能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建设规范》为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稻虾共作模式提供了科学指导。无论是对于初次尝试此模式的农户还是已有经验的专业合作社而言,遵循这一标准都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