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杏生产的产地环境、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富硒杏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Aprico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429-2022富硒杏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发布的关于富硒杏生产的标准化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规定了富硒杏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引用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多个国家标准,确保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二、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为砂壤土或壤土,pH值在6.5-7.5之间。空气清新无污染,周围5公里内不得有重金属污染源。这有助于保证杏果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栽培管理
1. 品种选择: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富硒杏品种。
2. 苗木定植: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栽植最佳,株行距为4米×5米。
3. 肥水管理: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生长季节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4. 整形修剪: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结构,冬季修剪以疏枝为主,夏季修剪注重通风透光。
四、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等,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来预防。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化学防治时严格执行GB/T 8321的规定,确保安全间隔期。
五、采收与贮藏
富硒杏成熟度达到8成以上即可采收,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应在阴凉处预冷,然后分级包装入库。贮藏温度控制在0℃-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定期检查果实质量,及时剔除腐烂变质品。
六、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必须符合NY/T 1040(绿色食品 果品)的要求,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限量标准。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记录制度,确保全程可追溯。
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富硒杏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