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原则、选址要求、结构设计、安全设施配置及施工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与建设。
Title:Design Code for Escape Lane of Expressway in Cold and High-altitude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43-2022 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充分考虑了这些特殊地理环境对避险车道性能提出的具体要求,从选址、设计到施工等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避险车道的位置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避险车道应设置在长下坡路段,并且要确保车辆失控后能够安全停车的距离内。具体而言,当连续下坡长度超过3公里时,应在适当位置增设避险车道。同时,避险车道入口处的坡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因车辆惯性过大导致冲出车道的情况发生。此外,还要求避险车道与主线道路之间需有明显的视觉分隔标志,以便驾驶员能够快速识别并采取措施。
二、避险车道的设计参数
关于避险车道的设计参数,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避险车道的有效长度不得少于150米,宽度不得低于4.5米,且纵坡角度应控制在10%至20%之间。这样的设计旨在保证失控车辆有足够的减速空间和时间,同时也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损坏。另外,对于避险车道的缓冲材料,推荐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或专用防撞块,这些材料能够在吸收撞击能量的同时保护车辆结构完整性。
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考量
鉴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标准特别强调了防冻、防滑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一方面,避险车道表面应当铺设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耐磨材料,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打滑;另一方面,还需安装必要的排水设施,防止冬季积雪融化后形成冰层影响行车安全。此外,为了提高夜间能见度,在避险车道两侧应设置反光标识牌及照明设备,确保驾驶员即使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找到避险车道入口。
四、维护保养与定期检查
最后,标准还对避险车道的日常维护保养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清理车道内的杂物、检查缓冲材料的状态以及测试减速系统的可靠性等内容。一旦发现任何潜在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确保避险车道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同时,建议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记录每次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改进工作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DB63T 2043-2022》不仅为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管理,这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