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安装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运行维护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Electricity Usage un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350-2022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与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工况用电在线监测系统”的概念,即通过采集生产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用电信息,实现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的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监测对象不仅包括生产设备也涵盖环保设备,确保全面掌握企业排污情况。
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此类系统应由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中心以及用户终端四大部分构成。其中,数据采集传输单元负责收集现场原始数据并上传至云端;传感器网络则用于精确测量各项参数;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数据存储、分析及异常预警等功能;而用户终端提供给监管机构或企业自身使用,便于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数据采集方面,要求采用高精度电能表作为基础计量工具,并确保其具备断电记忆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对于传输环节,则需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支持多种协议转换,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还特别指出要定期校验仪器仪表,保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运行维护管理
为了保障系统的长期有效运作,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首先,各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日常巡检计划,定期检查硬件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其次,在遇到故障时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避免延误问题解决;最后,所有操作记录都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审核。
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电力数据涉及敏感信息,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标准建议采取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安全,同时设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触核心资料。另外,还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处置。
以上便是对《DB32/T 4350-2022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在线监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