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及实施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改良与治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kali Reduction and Salt Removal of Saline-Alkali Land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Upper Cover, Middle Improvement, Lower Iso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789—2022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提出了“上覆中改下隔”的综合治理模式,从多个层面系统性地指导盐碱地改良工作。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上覆”部分强调了地表覆盖的重要性。标准规定在盐碱地表面铺设适宜厚度的砂石、秸秆等覆盖物,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上升。具体要求包括覆盖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覆盖厚度一般为5至10厘米,并且要定期检查覆盖层是否完整,防止风蚀或雨淋导致失效。
其次,“中改”是指土壤改良措施。这一环节主要涉及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以及化学改良剂等内容。标准明确指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深翻耕作,深度不低于30厘米,同时结合深松作业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还建议采用轮作制度,合理搭配种植耐盐作物与非耐盐作物,通过生物多样性来抑制盐分积累。
再者,“下隔”指的是地下隔离层设置。为了有效阻断地下水携带盐分向地表迁移,需要在一定深度埋设防渗膜或者铺设砾石层作为隔离屏障。标准对此有严格的技术参数要求,如隔离层距地面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材料需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等特性。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含盐量、pH值等指标的长期跟踪记录。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限值后方可认定为治理成功。
以上便是对《DB15/T 2789—2022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规程》中重要条文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