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向日葵抗列当生理小种温室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食用向日葵抗列当生理小种的温室鉴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Identification of Sunflower Anti-Orobanche Physiological R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783—2022《食用向日葵抗列当生理小种温室鉴定技术规程》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食用向日葵抗列当生理小种的温室鉴定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减少病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该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种植的食用向日葵品种或品系对列当属植物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内蒙古地区的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向日葵种植情况,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
术语和定义
在术语部分,标准对“抗列当”、“生理小种”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抗列当”是指植物在受到列当侵染后仍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而“生理小种”则是指在同一物种内由于遗传变异导致的不同生物型群体。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了因概念模糊而导致的操作偏差。
技术要求
1. 试验设计:标准要求试验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重复三次以上,并设置对照组。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接种方法:规定了具体的接种方式及时间点,如种子萌发初期即可进行人工接种。同时强调了接种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观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植株高度、叶片数、根系发育状况以及最终产量等多个维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判断向日葵品种或品系的抗性水平。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详细记录每次观察的结果,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安全措施
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比如,在操作含有病原体的材料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实验结束后应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防止污染扩散。
结论
DB15/T 2783—2022《食用向日葵抗列当生理小种温室鉴定技术规程》不仅为内蒙古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的类似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本标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向日葵作物免受列当的危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