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各级气象部门开展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isastrous Weather Forecasting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0T 51-2022《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灾害性天气”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恶劣天气现象,如暴雨、台风、冰雹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服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范围。
其次,在服务内容方面,标准要求预报服务应包括但不限于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例如,对于暴雨天气,不仅要预报降雨量,还要指出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区域,以便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再者,关于服务质量,标准强调了时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规定灾害性天气预报应在监测到异常气象条件后30分钟内发布首次预警信息,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同时,预报准确率需达到85%以上,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可靠的信息。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原则。这意味着在提供预报服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比如农业部门需要关注霜冻预报,而交通运输部门则更关心大雾预报。
最后,标准提出了评估与改进机制。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服务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优化服务流程和技术手段,以持续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