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田间试验调查观察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计、生长发育动态观测、生物学性状调查、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及病虫害调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藜麦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田间试验的调查与记载。
Title: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Specifications for Quinoa Field T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284-2019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针对藜麦田间试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藜麦田间试验的调查和观察进行了系统规定,对于规范藜麦种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播种环节的规定:标准要求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同时规定播种深度应在2-3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每穴播种量为3-5粒。这些参数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藜麦的生长特性,既有利于出苗整齐,又能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强调了水肥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在藜麦生育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每次灌水量控制在60-80立方米/公顷。施肥方面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比例一般为1:1:1.5。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要分别追施一次肥料,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章节中明确指出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议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等。化学防治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同时鼓励使用物理防治手段,比如设置防虫网或黄板诱杀成虫。
关于收获与采样环节,标准规定当全田80%以上的植株籽粒变硬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需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再入库保存。采样时应按照五点取样法随机抽取样本,每个样点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样本采集后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品质分析。
这项标准不仅涵盖了藜麦田间试验的基本流程,还融入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理念。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藜麦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优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