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莜麦(裸燕麦)轻简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旱地莜麦(裸燕麦)的轻简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ified Cultivation of Naked Oat (Avena nuda) in Ari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281-2019《旱地莜麦(裸燕麦)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旱作农业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莜麦品种。例如坝莜1号、坝莜2号等。
解读: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因此要优先考虑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已经在生产实践中证明了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2. 种子播前需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杂质等,并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清选至净度达到98%以上。
解读:种子质量是决定播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生长。此外,适当的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二、整地施肥
1. 要求秋季深耕,耕深应在20-25厘米之间,以利于保墒和改善土壤结构。
解读:深耕有助于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同时还能有效保存冬季积雪融化后的水分资源,为翌年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基础条件。
2. 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22500-30000千克作为基肥,配合氮磷钾复合肥450-600千克。
解读:合理施肥能够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元素,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而化肥则能快速补充特定缺乏的微量元素,两者结合使用可达到最佳效果。
三、播种管理
1. 最佳播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时开始播种,通常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
解读:这个时期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避免了早春低温冻害的风险,同时也避开了夏季高温干旱对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每穴播3-4粒种子,覆土厚度约3-5厘米。
解读:合理的行距和播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又能保证每株植株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四、田间管理
1. 苗期要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种或移栽壮苗。
解读:及时的田间检查可以确保全苗齐苗,防止因缺苗而导致减产。
2. 在拔节期至抽穗前进行一次追肥,每公顷施尿素150-225千克。
解读:这一阶段是莜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充足的养分供应对于促进穗分化和籽粒形成至关重要。
五、病虫害防治
1. 定期巡视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解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降低损失程度。
六、收获与贮藏
1. 当80%-90%的籽粒变黄且茎秆干枯时即可收获。
解读:适时收获不仅能够保证籽粒饱满度,还能减少自然脱落造成的浪费,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