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化壳型废弃稀土矿区王草种植的技术要求、种植方法、管理措施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风化壳型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King Grass Planting in Abandoned Rare Earth Mines of Weathered Shell Ty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628-2022风化壳型废弃稀土矿区王草种植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风化壳型废弃稀土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王草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系统规定,为矿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关于王草种植前的土壤准备要求。根据标准第5.1条,种植前必须对矿区土壤进行详细调查和检测。这包括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残留情况。例如,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这些指标确保了王草能够健康生长,同时避免重金属通过植物链再次进入环境。
另一个关键部分是王草的种植密度和时间安排。按照标准第6.2条的规定,每平方米的种植密度应在10株到15株之间,最佳的种植时间为每年的4月至6月。这一时间段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王草根系的快速发育和植株的稳定生长。此外,标准还建议在种植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关于王草的田间管理,标准第7章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其中包括定期除草、适时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灌溉方面,标准强调要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既节约水资源又减少土壤侵蚀。同时,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提倡使用生物制剂,尽量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王草种植后的监测与评估要求。按照第9章的规定,种植后需定期监测王草的生长状况、土壤改良效果以及矿区生态恢复情况。监测周期一般为每季度一次,监测数据应记录并分析,用于指导后续的种植计划和生态修复工作。
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王草种植技术体系,为风化壳型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