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阶段的应用要求、模型建立、信息管理、协同工作及交付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阶段的应用。
Title: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esig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东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编号DB37/T 5221-2022)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基本规定
这一部分明确了BIM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其中第4.1.2条规定:“BIM技术的应用应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这意味着在民用建筑项目中,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运营管理,都应当充分利用BIM技术的优势。通过这一规定可以确保各阶段的信息传递顺畅,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5.1 设计阶段模型创建
在设计阶段模型创建方面,第5.1.3条指出:“模型精度应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并遵循LOD(Level of Development)分级标准。”这表明,在创建BIM模型时,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所处的设计阶段来决定模型的详细程度。例如,在概念设计阶段,模型可能只需要粗略表示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外形;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需要更加详细的模型以满足施工需求。这种分级管理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模型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6.2 协同工作流程
关于协同工作流程,第6.2.4条强调:“不同专业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数据交换准确无误。”这一要求对于多专业协作尤为重要。在民用建筑工程中,通常涉及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领域,每个专业的设计师都需要基于同一套基础数据开展工作。如果数据不一致或存在错误,将会导致设计方案冲突甚至返工等问题。因此,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和严格的审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7.1 运维阶段应用
最后,在运维阶段的应用上,第7.1.5条提到:“应利用BIM平台实现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维护计划制定。”随着建筑物投入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内部设施设备的状态会逐渐发生变化,及时掌握这些变化情况对于保障建筑物正常运转至关重要。通过BIM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运行参数,并据此生成预防性维护建议,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以上是对《山东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该标准不仅为山东省内民用建筑行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BIM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建筑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