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刺五加残渣栽培黑木耳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刺五加残渣为原料进行黑木耳栽培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ng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Using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esidu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17—2022利用刺五加残渣栽培黑木耳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刺五加残渣栽培黑木耳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刺五加残渣栽培黑木耳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及采收等技术要求。
- 解读:这一部分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涵盖了从原料到采收的全过程,确保栽培过程有章可循。
2. 术语和定义
- 刺五加残渣:指刺五加植物在提取有效成分后剩余的部分。
- 黑木耳:学名为Auricularia auricula,是担子菌门木耳科的一种食用菌。
- 解读:清晰地界定了核心概念,为后续操作提供了准确的语言基础,避免因术语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操作偏差。
3. 培养料配制
- 原料组成应包括刺五加残渣、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其中刺五加残渣占比不低于30%。
- 配方比例建议为:刺五加残渣30%-40%,木屑40%-50%,麸皮10%-15%,玉米芯10%-15%。
- 解读:强调了刺五加残渣作为主要原料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配比范围,有助于提高培养基的质量,同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4. 灭菌
- 灭菌温度应控制在121℃±1℃,时间为2小时。
- 解读:严格的灭菌条件可以有效杀灭杂菌,保证黑木耳菌种生长环境的纯净,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5. 接种
- 每瓶接种量约为0.5g-0.8g,接种后需立即封口。
- 解读:精确控制接种量能够保证菌丝均匀分布,促进健康生长;及时封口则能防止外界污染。
6. 发菌管理
- 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 解读: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发育,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量。
7. 出耳管理
- 当耳片展开至直径达2cm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前3天停止喷水。
- 解读:适时采收不仅能够保证黑木耳品质,还能避免过度成熟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
8. 采收
-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耳片;采收后的黑木耳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
- 解读:细致的操作步骤有助于保护产品完整度,延长保质期,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内容基于《DB23/T 3317—2022利用刺五加残渣栽培黑木耳技术规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高效、环保的黑木耳栽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