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寮芋(东寮槟榔芋)的产地环境、种芋选择与处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东寮芋(东寮槟榔芋)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ngliao Taro (Dongliao Panglang Tar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52T 10-2022 东寮芋(东寮槟榔芋)栽培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东寮芋的种植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种植东寮芋的土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且pH值在5.5至7.0之间的地块。整地时要求深耕细作,耕深需达到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这一规定旨在为东寮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其根系能够充分发育,同时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的发生。
二、种芋选择与处理
标准强调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单个重量在150克至250克之间的健康种芋作为繁殖材料。播种前要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浸泡10分钟后再晾干备用。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害传播,提高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密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2800株左右。生长期要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追肥时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结合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此外还要求定期中耕除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杂草竞争养分。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综合防控技术,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诱杀成虫等物理方法。化学防治则需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并注意交替用药防止抗性产生。特别提到要重点防控黑斑病、软腐病以及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五、采收与贮藏
当叶片枯黄脱落,球茎充分膨大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泥土,分级包装入库。贮藏温度控制在10℃至1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避免阳光直射和重压损伤。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期,保证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DB4452T 10-2022 东寮芋(东寮槟榔芋)栽培技术规程》从选址到采收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东寮芋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