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卵形鲳鲹人工繁育的场地与设施、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与孵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卵形鲳鲹的人工繁育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Trachinotus ov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8/T 13-2022《卵形鲳鲹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是广东省湛江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卵形鲳鲹的人工繁育流程,提高养殖效益。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亲鱼选择
标准指出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要求雌性亲鱼体长≥30cm且体重≥750g,雄性亲鱼体长≥25cm且体重≥500g。这一规定确保了亲鱼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和繁殖能力,避免因个体过小导致繁殖成功率低。
5.2亲鱼培育
亲鱼需在水质清澈、溶氧量高于5mg/L的池塘中饲养,并定期投喂高蛋白饵料如鲜鱼片或虾肉,每日两次,每次按体重的2%-3%供给。此措施有助于保持亲鱼健康状况,促进性腺成熟,为后续繁殖打下基础。
6.1催产条件
当水温稳定在22℃-28℃之间时可考虑催产。催产剂采用LRH-A2与DOM混合使用,剂量分别为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3μg LRH-A2+100μg DOM,雄鱼减半。该方案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得出,能够有效刺激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分裂,提高受精率。
6.2孵化管理
受精卵应在温度控制在25℃±1℃的孵化缸内进行孵化,盐度维持在25‰左右,pH值范围为7.8-8.5。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通过精确调控环境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保障幼苗质量。
以上内容摘录并解析了标准中的部分核心内容,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卵形鲳鲹人工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