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桑草本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杂交桑的草本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erbaceous Cultivation of Hybrid Mul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513-2022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发布的关于杂交桑草本化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产量高的杂交桑品种。如“育71-1”、“湖桑3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良好的生长势和耐逆性,适合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二、整地与施肥
要求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用量不低于30吨,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这样可以为杂交桑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三、种植密度
推荐每公顷种植30000至45000株。具体密度需根据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确定。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通风透光,利于高产优质。
四、田间管理
包括及时除草松土、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要注意防治桑螟、桑尺蠖等主要害虫,以及白粉病、炭疽病等常见病害。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管理。
五、采收与加工
提倡适时分批采收叶片,一般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收时留茬高度不低于15厘米,以利再生。采下的叶片应及时摊晾干燥或加工成各类产品,避免霉变影响品质。
六、档案记录
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品种信息、种植时间、施肥用药情况、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记录等。这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也为后续改进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以上内容涵盖了杂交桑草本化栽培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