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林地肥力维持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植被管理和监测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杉木林地的肥力管理和可持续经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taining Fertility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林地肥力维持技术规程》(DB33/T 2501-2022)是一项专门针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保持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关于施肥量的规定
标准明确指出,在杉木林地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类型、树龄及生长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对于幼龄林,建议每公顷施用氮肥150至200公斤,磷肥75至100公斤,钾肥50至75公斤;而在成龄林阶段,则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至100至150公斤/公顷,磷肥和钾肥分别保持在75至100公斤/公顷和50至75公斤/公顷之间。这一规定旨在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板结或养分失衡,同时确保树木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
土壤监测频率要求
为有效监控土壤肥力变化,《规程》强调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土壤采样与分析。具体操作上,需从不同区域随机抽取不少于10个样本点,并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管理策略,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土壤健康状态。
林下植被管理指导
为了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并增强地表覆盖度,《规程》提倡保留适量林下植被作为绿肥来源。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杂草过度繁殖,以免影响主栽植物的竞争优势。推荐采用割草还田的方式处理多余的植被残体,这样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防止病虫害传播。此外,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引入豆科植物混交种植以提高固氮能力。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杉木林地肥力维持技术规程》中的部分内容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技术要点。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林业生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