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抗热应激的环境调控、饲养管理、营养调控及健康监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奶牛养殖场的热应激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 Stress Resistance in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94-2022《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是浙江省针对奶牛养殖中应对高温环境问题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奶牛的生理特性出发,系统规定了抗热应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奶牛的舒适温度范围为5℃至15℃,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奶牛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奶牛通过喘息、减少采食等方式来散热,这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乳成分改变以及免疫力降低等问题。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至关重要。
关于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要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在夏季,应增加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同时减少粗纤维比例,以提高能量密度并促进消化吸收。此外,还需确保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每日至少提供两次新鲜水,并保持水槽清洁卫生。
对于牛舍环境控制,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牛舍内空气流速应达到每秒0.5米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可通过安装喷淋装置与风扇联合使用的方式实现降温效果。喷淋时间设定为上午8点至下午5点之间,每次持续3分钟,间隔时间为15分钟。另外,牛舍地面需铺设沙子或锯末等隔热材料,防止地面过热影响奶牛舒适度。
在健康监测环节,标准建议定期检测奶牛体温及呼吸频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于严重热应激的个体,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冷水浴,并给予电解质补充剂以恢复体液平衡。
总之,《奶牛抗热应激技术规范》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奶牛抗热应激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导,有助于提升奶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各养殖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奶牛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