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屠宰过程中生物污染控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操作规程及记录与追溯。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畜禽屠宰企业的生物污染控制管理。
Title: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dur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Slaughter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40-2022《畜禽屠宰过程生物污染控制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畜禽屠宰过程中的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以下将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生物污染”的概念,即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污染。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料接收与检验
在原料接收环节,标准要求对每批次原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无病害动物进入屠宰流程。这包括查看检疫证明、观察外观健康状况等。不合格的原料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处理。
屠宰前准备
屠宰前准备阶段强调了环境清洁的重要性。要求屠宰车间保持干燥整洁,定期消毒,并且工作人员需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服,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屠宰过程管理
对于屠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污染风险,标准提出了具体措施:
-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地面或其他不洁表面;
- 及时清理废弃物,防止其成为病原体滋生地;
- 控制好温度条件,尤其是在冷却工序中要保证适当的低温环境来抑制微生物生长。
检验检疫
屠宰完成后的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除了常规的质量检查外,还需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潜在的生物污染问题。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
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下的生物污染事件,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以及开展员工培训等内容。这样可以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迅速有效地作出响应。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畜禽屠宰过程生物污染控制措施》不仅涵盖了从源头到成品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还注重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始终。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