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辣椒生产中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设施辣椒生产中土传病害的绿色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Integrated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in Protected Pepp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39-2022《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设施辣椒土传病害的防控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选取几项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土壤消毒处理
规程要求在辣椒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严格消毒,推荐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等化学药剂或高温闷棚物理方法。其中,石灰氮用量为每亩50-70kg,需均匀撒施后深翻入土20cm以上,并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分解。高温闷棚则需要密闭温室10-15天,棚内温度达到60℃以上持续3-5天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
二、合理轮作制度
规程强调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提倡与非茄科作物至少间隔两年以上轮作,尤其是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等。同时,还应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辣椒及其近缘植物,防止病原菌积累。对于重茬严重的地块,可考虑采用十字花科蔬菜作为过渡作物。
三、选用抗病品种
规程指出,在选择辣椒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优良品种。具体而言,要根据当地主要发生的土传病害类型筛选适合的抗病品系,如青枯病高发区宜选用耐湿热型抗病品种,而枯萎病多发地区则需挑选抗枯萎病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
四、加强田间管理
规程特别提到要加强日常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及时清理残株落叶、合理灌溉施肥以及控制种植密度等方面。建议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技术代替传统漫灌方式,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病害传播途径;同时注意平衡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过量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而降低抗病性。
五、生物防治措施
规程鼓励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利用拮抗菌剂(如芽孢杆菌)或促生菌制剂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其中,芽孢杆菌制剂用量一般为每亩2-3kg,应在播种前按比例稀释后均匀撒施于床土表面并混匀。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有益微生物群落数量来抑制土传病原物生长繁殖。
六、病害监测预警
规程要求定期开展田间巡查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取样送检确认病因。对于已确诊的土传病害,应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切勿拖延以免扩大损失范围。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病害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发病情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续生产活动。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设施辣椒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土传病害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并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