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贮存运输。本文件适用于以大豆秸秆为原料的微贮饲料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ybean Straw Micro-fermented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28-2022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质量控制以及贮存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微贮”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大豆秸秆进行处理的过程,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原料要求上,标准强调大豆秸秆应新鲜、无霉变、无污染,并且要求含水量保持在55%-65%之间。这确保了原料的质量,避免因原料问题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第三,关于制作工艺,标准指出需经过切短、浸泡、装填、密封四个步骤。其中,切短长度应在1-2厘米左右,便于微生物均匀分布;浸泡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使秸秆充分吸水软化;装填时要压实,不留空隙,防止空气进入导致腐败;最后密封必须严密,通常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加土压实的方法。
第四,在质量控制方面,标准要求定期检查密封状况,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同时,发酵完成后的产品需检测pH值、氨态氮含量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最后,在贮存与运输环节,标准建议将成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包装损坏。
综上所述,《DB2302T 028-2022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规范,为实现高效安全的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