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理的基本要求、漏损控制目标、管理制度、技术措施、检测与评估以及改进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Leak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6/T 047-202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理规范》是浙江省衢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管理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漏损”是指从供水企业生产出的水到用户计量点之间的水量损失,包括物理漏失和计量误差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歧义。
管理体系要求
根据标准,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漏损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配、管理制度等内容。例如,企业需要设立专门负责漏损控制的部门,并明确其具体职责,如定期检查管道状况、分析数据以识别潜在问题等。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技术手段与方法
在技术层面,标准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漏损检测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压力监测、流量监测以及声波探测等。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漏水点,提高维修效率。同时,对于老旧管网,建议采用更新替代的方式减少漏损率。
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据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标准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要求供水企业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系统,及时记录各类相关信息,如用水量、压力变化等。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所在,并据此采取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
绩效评估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绩效评估机制。供水企业需定期对自身的漏损管理水平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独立评估,以保证结果客观公正。
以上是对《DB3306/T 047-202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理规范》中一些关键内容的简要介绍及深度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城镇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