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菇设施床栽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设备、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与发酵、播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草菇设施床栽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aw Mushroom Cultivation in Facility Bed (DB6103/T 35-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3T 35-2022《草菇设施床栽生产技术规范》是针对草菇在设施条件下进行床栽生产的标准化文件。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要求种植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设施结构需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确保通风换气系统能够有效运行。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草菇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其正常发育。
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配方为稻草:牛粪=7:3(体积比),并加入适量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7.5-8.0之间。原料需提前预湿处理,使含水量达到65%-70%左右。这一规定旨在提供草菇生长所需的最佳营养成分及水分状态,同时通过控制酸碱度来抑制杂菌滋生。
栽培管理
播种后初期温度保持在32℃-35℃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并采取遮光措施促进菌丝体快速定植。进入覆土阶段时降低温度至28℃-30℃,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刺激子实体分化。这些措施有助于模拟自然环境下草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与品质。
病虫害防治
强调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消毒、高温灭菌等为主,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此外还提倡轮作制度减少病原积累,定期清洁栽培场所保持卫生状况良好。这样做既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发生,又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收获标准
当子实体充分展开但未完全开放时即可采收,单批收获时间间隔一般为7天左右。每次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床面残留物并补充新鲜培养料。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确保产品新鲜度高且持续供应市场。
以上是对DB6103T 35-2022中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草菇设施床栽生产的从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