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的选址、设备配置、技术要求、安装与调试、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370-2021《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速公路沿线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为保障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站点选择与布设
# 5.1.1 观测站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避开干扰源:观测站应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工业污染源及可能影响传感器正常工作的其他设施。
2. 地形条件: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且具有代表性区域,避免坡地、洼地或易积水地段。
3. 交通便利性:考虑维护方便,确保交通便捷。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观测站位置的重要性。正确选址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便于后期设备维护和升级工作开展。
设备配置
# 6.2 气象要素监测设备配置
- 温度、湿度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5℃/±3%RH;
- 风速风向仪分辨率分别不低于0.1m/s和3°;
- 降水测量仪器最小可测降水量为0.1mm;
- 路面状况传感器需具备检测结冰、积雪等功能。
解读: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确保能够精确反映现场实际环境变化情况。特别是路面状况监测,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尤为重要。
数据传输与存储
# 8.1 数据传输方式
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控中心。要求传输延迟不超过10秒,误码率低于1×10^-6。
# 8.2 数据存储要求
所有原始观测数据至少保存两年以上,并定期备份以防丢失。
解读:这部分内容明确了数据处理流程的基本框架。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有助于及时预警突发性极端天气事件;长期稳定的数据存档则有利于后续分析研究使用。
安装调试
# 9.1 安装前准备
在正式安装之前应对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并完成基础施工工作。确保供电系统稳定可靠,接地电阻小于4Ω。
# 9.2 调试步骤
1. 按照说明书逐一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
2. 校准所有测量单元;
3. 进行连续24小时无人值守测试,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正常使用。
解读:科学合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系统顺利运转的基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每一步骤,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发生几率。
维护保养
# 10.1 日常巡检频率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全面巡查,重点检查电源供应、网络连接状态以及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性能。
# 10.2 故障排除时限
发现故障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修复;若需更换零部件,则不得超过72小时。
解读:定期维护加上快速响应机制,能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维持较高工作效率。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复杂问题应及时上报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运营维护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和服务意识。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实施操作,共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