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档案记录的基本要求、内容、格式和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青铜器保护修复过程中的技术档案记录工作。
Title:Technical Archive Recording Specification for Bronze Artifact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K85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档案记录规范解析
DB14/T 2365-2021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档案记录的规范性文件。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总体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青铜器保护修复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保护修复方案、实施过程记录、检测分析报告等内容。要求档案内容真实、准确、全面,能够反映整个保护修复工作的全过程。
5.2 基本信息记录
应包括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如名称、年代、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现存状况等。特别强调要记录文物的材质成分、锈蚀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后续保护提供依据。
5.3 保护修复方案
需明确保护修复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要求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并获得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记录选择该方案的理由和预期效果。
5.4 实施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的具体内容、方法、参数和结果。包括清洗、除锈、加固、拼接、补配等各个环节。要求使用标准化表格记录,确保信息可追溯。
5.5 检测分析报告
必须包含材料成分分析、腐蚀产物鉴定、力学性能测试等专业检测内容。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文物现状和验证保护效果至关重要。
5.6 图像资料
要求拍摄多角度清晰照片,包括原始状态、修复过程和最终效果。必要时还需制作三维模型,以便全面展示文物特征。
5.7 文件管理
明确规定档案的归档范围、保存期限和查阅权限。要求采用电子化方式存储,并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以上条文从不同角度规范了青铜器保护修复档案的建立流程,为科学保护提供了可靠依据。严格执行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