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与共生匹配性的评价方法、试验条件、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大豆根瘤菌的筛选、评价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Nitrogen Fixation Ability and Symbiotic Compatibility of Soybean Rhizob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104-2022 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与共生匹配性评价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和与大豆品种的共生匹配性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样品采集
本条款规定了样品采集的时间、地点及方法。要求在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开花期或结荚初期采集样本,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采集时应选择健康的大豆植株,并从不同部位取样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5.1 固氮酶活性测定
固氮酶活性是衡量根瘤菌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标准中提到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具体操作包括将含有根瘤的样品置于特定条件下培养,通过检测乙炔转化为乙烯的速率来计算固氮酶活性。此方法能够有效反映根瘤菌的实际固氮效率。
6.2 共生匹配性评价指标
共生匹配性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包括根瘤数量、根瘤大小以及根瘤颜色等。标准指出,良好的共生匹配性表现为根瘤数量多且分布均匀,根瘤大而饱满,颜色鲜亮。这些特征表明根瘤菌与大豆品种之间存在良好的适应性和协同作用。
7.1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部分强调了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要求使用适当的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标准建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结果,并通过显著性检验确定差异是否显著。此外还提倡利用图表形式直观展示数据分析结果,便于理解和应用。
以上内容基于《DB2301T 104-2022》标准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促进大豆生产中根瘤菌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