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5G共频带定位授时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5G网络的共频带定位授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5G Co-frequency Band Positioning and Ti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L79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GCSC 007-2024《5G共频带定位授时技术要求》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多个技术细节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其中,关于“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变化尤为显著,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5G网络中定位与授时服务的质量。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较为宽松,仅规定了±1.5微秒的误差范围,并且没有具体说明测试环境及方法。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时间同步精度需达到±1微秒,并且增加了详细的测试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精度原子钟作为参考源、测试应在无外界干扰的理想环境下进行等。
这种改变反映了当前5G技术发展对更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之间需要通过精确的时间戳来交换信息以实现协同驾驶;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下,设备间的精准时间同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故障发生率。因此,新版标准提高了对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旨在满足这些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
为了达到这一更高的精度要求,运营商和技术提供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同步机制:目前主流的时间同步协议有PTP(精密时间协议)和NTP(网络时间协议),其中PTP更适合于低延迟、高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
2. 部署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如采用支持IEEE 1588v2标准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确保网络节点间能够准确传递时间信息。
3. 优化网络架构: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引入的延迟,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影响时间同步准确性。
综上所述,《5G共频带定位授时技术要求》的新老版本对比显示出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时间同步精度提升的关注,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为未来更多依赖于高精度时间同步的应用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