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采集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采选策略、评估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工作。
Title:Work Guidelines for Document Acquisi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45-2022《公共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指南》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采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文献需求分析
标准要求图书馆定期开展读者需求调查,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偏好。这不仅包括对纸质图书的需求,还应涵盖电子资源、视听资料等多类型文献。通过科学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信息,并建立长期跟踪机制,确保需求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采购流程管理
在采购环节,标准强调了透明公开的原则。所有采购活动需遵循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采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形式确定供应商。同时,对于重大项目的采购决策过程要留有记录备查,保证可追溯性。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成本效益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开支。
质量验收标准
文献到货后必须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完整性(如封面、封底是否完好)、内容准确性(核对目录与实际内容是否一致)以及版权合法性等方面。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退换货处理,并做好相关文档备案工作。
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标准特别指出,数字资源的选择应结合本馆特色和服务方向,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满足本地用户实际需要的内容。同时还要关注技术兼容性问题,确保所购数字资源能够在现有系统平台上正常运行。
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保护珍贵文献的安全,标准提出了多项安全防范措施。例如设置专门库房存放稀有书籍,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定期维护消防设施设备;制定应急预案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损失的发生概率。
总之,《公共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指南》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操作规范体系。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高文献采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