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终端的管理要求、服务规范、安全管理及维护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对信息化终端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Terminals in Public Libra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44-2022《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终端管理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终端的管理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信息化终端:指在公共图书馆中用于提供信息查询、资源获取等服务的计算机、触摸屏设备、自助借还机等硬件设施。
解读:明确了信息化终端的概念范围,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硬件设备,强调其服务于公众信息需求的功能属性。
二、基本要求
1. 环境条件:信息化终端应放置于通风良好、温度适宜(15℃-25℃)、湿度适中(40%-60%)的环境中。
2. 安全防护:应安装防雷击装置,具备良好的接地措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解读:环境条件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合理的温湿度控制有助于延长设备寿命;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因自然灾害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坏,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三、配置与安装
1. 硬件配置:至少配备双核处理器、4GB内存、500GB硬盘容量;显示器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像素。
2. 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应选用正版授权版本,推荐使用Windows 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需支持HTML5标准。
解读:硬件配置参数为最低标准,确保基础性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软件选择上强调合法合规性及技术先进性,便于实现更丰富的功能和服务体验。
四、运行管理
1. 用户行为监控:应记录每位用户的登录时间、操作内容等信息,并保存至少三个月。
2. 故障处理:发现故障后应在半小时内响应,一般故障修复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解读:用户行为监控不仅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还能为后续改进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快速响应机制可最大程度减少对读者造成的不便,提升服务质量。
五、安全管理
1. 数据备份:重要数据应每日备份一次,异地存放。
2. 权限设置:根据岗位职责划分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防止越权操作。
解读:数据备份制度可以有效应对意外情况下的数据丢失风险;合理设置权限有助于明确责任归属,维护系统安全稳定。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摘录与分析,该标准还有更多细致的规定值得深入研究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