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小麦、玉米连作区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ole-process Green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in Wheat and Corn Continuous Cr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99-2022《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安徽省地方农业生产的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小麦和玉米连作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中提到,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对田间的小麦和玉米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具体而言,应在播种前、苗期、拔节期、抽穗期以及成熟期等关键时期开展病虫害调查工作。例如,在苗期需重点监测地下害虫如蛴螬的发生情况;在抽穗期则应特别注意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动态变化。此外,还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物联网设备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标准规定,对于小麦种子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处理,常用的药剂包括咯菌腈、戊唑醇等杀菌剂以及吡虫啉等杀虫剂。而对于玉米种子,则推荐使用包衣技术,即将种子包裹上含有杀菌剂、杀虫剂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包衣材料。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土传病害如黑穗病,还能减少苗期害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本标准之中。例如,提倡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来控制蚜虫数量;同时也可以应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来对付鳞翅目害虫。另外,还可以种植具有驱避作用或吸引捕食性天敌的植物作为隔离带或者诱集带,从而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
化学防治
尽管强调绿色防控理念,但在必要时仍允许适当使用化学农药。然而,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施药,并且优先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产品。比如,在小麦扬花期若遇到连阴雨天气,应及时喷洒戊唑醇或多菌灵等药剂以防止赤霉病爆发;而在玉米心叶末期如果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较高,则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内吸性较强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农业管理措施
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实现病虫害综合防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合理轮作倒茬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相同作物;适时灌溉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等。
综上所述,《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通过落实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同时也促进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