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内容、编码规则及传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
Title:Data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Warning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128—202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数据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标准。这一标准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发布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标准中明确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来源、发布时间、预警级别、影响范围、防范措施等内容。例如,预警级别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这些级别的划分有助于公众快速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数据传输方面,标准规定了信息传输的格式和协议。要求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还强调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求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或篡改。例如,对于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必须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执行。
存储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规定预警信息至少保存三年,重大事件的相关数据应长期保存。此外,还要求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因硬件故障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
发布环节,标准要求预警信息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特别强调要优先覆盖受影响区域,确保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发布方式,如上门通知或电话提醒。
标准还对预警信息的内容编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便于普通群众理解。同时,要求提供详细的防范建议,帮助公众做好自我保护。例如,在暴雨预警中,除了告知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要提醒居民注意关闭门窗、避免外出等注意事项。
为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良好局面。
总之,《DB12/T 1128—202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数据规范》从多个层面规范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工作流程,为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共同构建高效可靠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