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区分级的标准及地闪密度、强度分布图的绘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区域内雷电活动的评估与防雷设计相关工作。
Title:Lightning Zon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nd Drawing Rules for Ground Flash Density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ap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747—2022《雷区分级标准与地闪密度、强度分布图绘制规则》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雷电防护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雷电活动区的划分方法以及地闪密度和强度分布图的绘制要求,对于指导防雷工程设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关于雷区分级标准。标准中明确指出,雷电活动区分为强雷区、中雷区、弱雷区和无雷区四个等级。具体划分依据包括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地闪密度等参数。例如,强雷区是指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等于60天或者地闪密度大于等于8次/(平方公里·年)的区域。这一分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地区,为采取针对性防雷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地闪密度和强度分布图绘制方面,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流程和技术要求。要求采用连续多年的雷电定位系统观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绘制时需考虑地形地貌影响,合理设置网格单元大小,通常建议网格尺寸不超过10公里×10公里。同时强调要结合区域特点,如工业密集区、通信设施集中区等特殊区域应适当加密观测点,确保重点区域的数据精度。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缺失数据的情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补充完整,但需说明所用方法及合理性。最终形成的分布图应清晰标注各级雷电活动区边界,并附上详细的编制说明和技术参数表。
总之,《雷区分级标准与地闪密度、强度分布图绘制规则》为内蒙古地区的雷电防护工作提供了规范化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区和精准的数据呈现,能够有效提升防雷减灾的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