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之间信息交换和集成的技术要求、数据结构、交换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基于道路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的信息交换与集成相关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活动。
Title:Road Information Model and Urban 3D Model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64-2022《道路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发布的关于道路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为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道路信息模型”、“城市三维模型”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例如,“道路信息模型”是指以数字化方式表达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动态变化的信息集合。“城市三维模型”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构建的城市空间实体在三维环境中的几何形状、纹理材质以及相关属性数据的综合表现形式。这些基础概念的确立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格式与编码
标准规定了数据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格式如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或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并给出了推荐使用的版本号。同时强调了对于特定类型的数据元素应当使用统一编码体系,确保不同系统间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与交换信息。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因格式不兼容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还促进了跨平台协作效率提升。
模型精度要求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标准提出了不同级别的模型精度要求。例如,在规划设计阶段,模型需要达到较高精度以支持详细的方案评估;而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则可以适当降低精度以减少存储开销并加快处理速度。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敏感区域或重要节点部位应保持更高精度水平,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
信息交换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初始需求分析到最终成果交付整个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信息交换的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启动前各方需明确沟通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数据采集完成后如何进行质量检查;以及最终成果如何通过标准化接口提交给相关部门等内容。这一系列规范化流程有效减少了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导致的工作混乱现象。
安全保障措施
考虑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标准也专门设置了章节来阐述安全保障措施。要求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都必须经过授权认证,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采取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保护数据安全。此外,还建议建立完善的备份机制以防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综上所述,《道路信息模型与城市三维模型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覆盖了从概念理解到具体实施细节的技术指导文件。它不仅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政府机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希望通过对上述重点内容的学习,大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该标准,促进我国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