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西北高寒牧区天然打草场的培育技术、青干草捆生产技术及其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川西北高寒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管理和青干草捆的生产与存储。
Title: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Natural Hayfields and Grass Bales in the Northwest Sichuan Plateau Cold Pasto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927-2022《川西北高寒牧区天然打草场培育与青干草捆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川西北高寒牧区的天然打草场培育和青干草捆生产的标准。这项标准对于提高牧区草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草地培育管理要求
1. 草地改良
标准规定,对于退化严重的天然打草场应采取围栏封育、补播优良牧草等措施进行改良。特别是要选择适应高寒气候的牧草品种如老芒麦、披碱草等作为补播材料。这些牧草不仅耐寒性强而且能够有效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2. 合理放牧制度
建议实行轮牧制度,将草场划分为若干小区轮流放牧。每个小区的放牧周期不得少于30天,以确保植被有足够时间恢复生长。同时,在牧草返青期禁止放牧,避免对幼苗造成损害。
二、青干草捆生产技术要点
1. 刈割时期
最佳刈割时间为牧草开花后期至结实初期,此时牧草营养成分最高且易于干燥。过早刈割会导致产量低,过晚则可能影响品质。
2. 刈割方式
应采用低留茬的方式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一般为5-8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牧草再生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 晾晒与打捆
刈割后的牧草需及时摊开晾晒,当含水量降至15%-20%时即可开始打捆。打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松紧度适中,既便于储存运输又不影响后续使用效果。
4. 储藏条件
成品青干草捆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的地方,并定期检查是否有霉变现象发生。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防止损失扩大。
以上是根据DB51/T 2927-2022部分内容提炼出来的重点内容及其详细说明。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提升川西北地区天然打草场管理水平以及青干草产品质量,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