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室无花果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定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温室无花果的栽培生产。
Title:Greenhouse Fig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505T 136-2022《温室无花果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规定了温室条件下无花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环境条件要求部分,标准明确指出温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无花果生长的范围内。具体而言,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则不应低于18℃。这样的温差有助于促进果实的发育和糖分积累。此外,湿度管理也至关重要,空气相对湿度建议控制在60%到7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
其次,在栽培技术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根据无花果树型的不同,株行距应适当调整。对于高大乔木型品种,株间距可以放宽至3米×4米;而灌木型品种则可采用2米×3米的布局。这样既能保证每株植物获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又能有效利用空间资源。
另外,关于施肥与灌溉策略,标准提倡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基肥应在定植前施入土壤中,主要使用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并辅以适量磷钾肥。追肥则需根据植株生长阶段灵活调整,开花结果期可增加氮肥比例以促进新梢生长,而在果实膨大期则要侧重于钾肥的应用来提高品质。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标准倡导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对抗鳞翅目害虫等都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手段。同时,化学农药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并且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次数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总之,《温室无花果栽培技术规程》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无花果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