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的模式设置技术要求,包括恢复原则、调查与评估、恢复模式选择、实施措施及监测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的快速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tting up Rapid Recovery Models of Damaged Forest and Grass Vegetation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of Northwest Sichu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DB51/T 2920-2022)是四川省针对地震后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林草植被恢复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规程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了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震损林草植被:指因地震导致的林木、草地等植被的损伤。
- 快速恢复模式: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促使震损林草植被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3. 基本原则:
- 科学性:恢复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技术和方法。
- 可持续性:注重长期生态效益,避免短期行为造成新的生态问题。
- 经济可行性:考虑实际操作中的成本控制,确保恢复工作的经济合理性。
4. 恢复模式设置:
- 根据震损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恢复模式。
- 轻度震损主要采取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干预的方式;中度震损需要结合人工种植与自然恢复;重度震损则需全面的人工干预,包括土壤改良、植物引种等措施。
5. 具体操作步骤:
- 现场勘查与评估:确定震损的具体情况及影响范围。
- 制定恢复方案:依据震损程度选择合适的恢复模式,并细化实施方案。
- 实施恢复工程:按照方案开展具体的恢复工作,如植树造林、草地修复等。
- 后期管护:恢复完成后需定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 质量控制: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恢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这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监督以及最终验收的标准设定。
7. 培训与指导:为了保证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以上是对《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理解和应用该规程,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