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醚类化合物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保存、试样的制备与测定、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醚类化合物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Ether Compou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09—2022《水质醚类化合物监测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水中醚类化合物监测的技术性文件。该标准对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前处理、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计算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采样与保存
标准中明确要求在采集水样时应使用洁净的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容器,并且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采样点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水体的状态。同时规定了不同类型的醚类化合物对光敏感程度不同,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需要采取避光措施,且应在4℃条件下冷藏不超过72小时,以减少分解的可能性。
样品前处理
对于样品前处理部分,标准强调了固相萃取(SPE)作为主要净化手段的重要性。通过SPE可以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目标物的回收率。此外还提到如果采用液液萃取(LOE)方法,则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保证目标化合物能被充分提取出来。
检测方法
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气相色谱法(GC)结合质谱检测器(MS)被认为是首选方案之一。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重现性,而且还能实现多组分的同时测定。标准还特别指出当使用其他替代方法时,必须经过验证确保其性能不低于上述推荐方法。
结果计算
最后关于结果计算方面,标准给出了详细的公式用于计算最终浓度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测量值都应经过空白校正后才能用于后续计算,并且最终报告的结果应该保留到适当的有效数字位数。
以上是对DB23/T 3309—2022《水质醚类化合物监测技术规范》中几个核心部分的简要分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开展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工作,从而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