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系统功能要求、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sphalt Pavemen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00—202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信息化管理”、“数据采集”等核心概念。例如,“信息化管理”被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信息化管理不仅限于数据记录,还包括深度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数据采集
在数据采集部分,标准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对于温度、压力、摊铺速度等关键参数的采集,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并定期维护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还规定了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如每半小时至少记录一次主要施工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施工过程监控
本规范特别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根据标准,施工现场需配备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摊铺机、压路机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应当自动报警,并提供详细的报告给相关负责人。这种机制有助于快速响应突发状况,减少因人为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
质量评估体系
为了科学评价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标准建立了基于多维度指标的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了原材料质量、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最终得分将作为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还鼓励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优化后续项目的施工方案。
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的应用场景,这里列举一个实际案例: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了符合DB23/T 3300—2022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项目团队能够实时掌握各路段的施工进度及质量状况。一旦发现某段落存在超差现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资源配置,最终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且未出现重大缺陷。
总之,《DB23/T 3300—202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技术规范》为提高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规范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流程,还促进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值得行业内广泛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