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调查与评估、修复方案制定、工程措施、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及后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Mine 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B1302T 549-2022)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等核心概念。例如,“矿山废弃地”是指由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导致土地失去原有功能的土地。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明确的基础。
技术要求
# 1. 修复目标
标准指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应包括植被覆盖率提升、土壤质量改善以及生物多样性增加等方面。具体而言,植被覆盖率在修复后三年内应达到7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需提高至不低于2%。
# 2. 修复措施
在具体的修复措施上,标准强调了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如采用植物种植来固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提倡使用本地植物品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此外,还建议结合工程手段如挡土墙建设,确保修复效果长期稳定。
# 3. 监测与评估
对于修复后的监测与评估,标准提出了定期检查制度,并要求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评估内容涵盖植被生长状况、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及野生动物栖息情况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及时调整修复策略,保证最佳成效。
注意事项
在执行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免过度干预自然过程,尊重自然规律,尽量采取低干扰的方式实施修复项目。另外,考虑到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在实际操作时应当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B1302T 549-2022)为矿山废弃地的治理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推动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