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森林雷击火险区等级区划的术语和定义、划分原则、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森林雷击火险区的等级划分及管理。
Title:Forest Lightning Fire Risk Area Classification - DB23T 328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森林雷击火险区等级区划》(DB23/T 3282—2022)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森林雷击火险区进行划分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森林雷击火险区的等级划分工作。这意味着所有在黑龙江省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的机构和个人都应遵循这一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如GB/T 21010《森林防火规划编制导则》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制定和实施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 森林雷击火险区:指由于雷击容易引发火灾的森林区域。
- 雷击火险区等级:根据雷击频率、地形地貌等因素将森林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火险区。
等级划分方法
1. 数据收集:需要收集历史雷击记录、植被类型、地形信息等多方面数据。
2. 指标体系构建:建立包括雷击密度、植被可燃物载量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分级标准:依据上述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各等级的具体阈值。
雷击火险区等级划分
按照雷击频率和潜在火灾危害程度,森林雷击火险区被划分为四个等级:
- 一级:极高风险区,雷击频繁且极易引发大规模火灾。
- 二级:高风险区,雷击较为频繁但火势可控。
- 三级:中等风险区,偶发雷击可能引起小范围火灾。
- 四级:低风险区,雷击极少发生且影响有限。
应急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雷击火险区,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例如,在一级火险区内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而在四级火险区内则可以适当减少巡查频次。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森林雷击火险区进行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标准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还能检验现有防控措施的效果,并据此调整优化策略。
以上就是关于《森林雷击火险区等级区划》(DB23/T 3282—2022)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