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白落叶松纤维用材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选择、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长白落叶松纤维用材林的培育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Longbai Larch Fiber Timb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长白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纤维用材树种,在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经济价值。《DB23/T 3265—2022 长白落叶松纤维用材林培育技术标准》为科学合理地开展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营建与管理提供了依据。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关于造林密度的规定。标准明确指出,对于纤维用材林,适宜的造林密度应在1670至2220株/公顷之间。这一范围的选择基于对长白落叶松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既能够保证林分早期有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供应,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又能避免后期因过密而导致的竞争加剧,影响树木质量和产量。
其次是抚育间伐的时间节点。根据标准建议,首次抚育间伐应在林分达到8-10年生时进行。此时林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胸径和高度,通过合理间伐可以有效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并为后续生长腾出空间。同时强调了每次间伐后保留的株数不得低于初始密度的一半,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者是施肥管理的要求。标准特别提到,在每年春季解冻之后至新梢停止生长前,应结合实际情况施加适量氮肥,通常每公顷用量控制在150-200公斤纯氮范围内。此外还鼓励使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强树体抗逆性,这对于长期稳定生产至关重要。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措施。标准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一旦发现有害生物活动迹象,需立即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在幼林阶段,要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清除受害植株,防止扩散蔓延。同时提倡采用抗病品种以及营造混交林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发生率。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整个标准内容的一部分精华所在,但它们涵盖了从规划到实施再到维护全过程中的核心要素。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提升长白落叶松纤维用材林的整体效益,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